下划线
紫金丝带”与世界互联互通––中建二局新国展二期(展览中心等4项)工程创优纪实

时间:2025-07-03 20:59

“紫金丝带”与世界互联互通

——中建二局新国展二期(展览中心等4项)工程创优纪实

□王海  祝岗  刘威

新国展二期项目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第23街区,总建筑面积61.1万㎡,净展览面积约21万㎡,是北京市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会展场馆。会议中心净面积约1.5万㎡,可满足国际峰会、商务会议、政务会议等使用需求。

建筑整体以“紫金丝带”作为设计理念,丝带交织于各个展厅之间,寓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表达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之音;展览中心以“紫金交织,光辉纵横”为理念,利用线性的序列配合光线的排列交织,形成强烈的秩序感与延伸感;会议中心以“寰宇四方”为理念,取意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的藻井元素,营造大气、稳重的空间氛围。

新国展二期项目是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促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一、过程管控,打造精品工程

1.全员质量创优管理

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创优管理体系,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推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

1)科学搭建质量创优管理体系

本项目作为施工总承包项目,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构建由质量管理决策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共同组成的质量创优管理体系。

2)精准分解质量创优目标

采用“三级目标分解法”,将质量创优目标层层细化,确保每个层级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实现“千斤重担众人挑”。

公司级目标:明确年度创优工程数量和质量奖项申报计划,为公司的质量发展设定清晰的方向。

项目级目标:结合工程特点,将创优目标具体量化为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观感质量评分≥95分等多项指标。

岗位级目标:通过《质量责任清单》将目标进一步分解至施工员、质检员、班组长等各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清楚自己在质量创优过程中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和工作任务。

3)大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项目制定“质量工匠”评比方案,从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人全员参与,通过质量竞赛、考核等多种形式,增强项目全员的质量创优意识,形成人人争先的氛围,助推现场实体质量提升。

质量竞赛:定期组织质量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考核机制,将质量绩效与员工薪酬、晋升等挂钩,确保质量目标的落实。

激励机制:对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质量标杆,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

2.“九书一图”精品策划

项目开工伊始,依据局《质量管理手册》等文件,编制《工程质量管理计划》与《工程质量创优策划》。以此为基础,组织各专业开展细致、全面的深化工作,最终通过“九书一图”呈现创优历程与成果。

“九书一图”

序号

文件名称

类别

1

《工程质量管理计划》

九书

2

《工程质量创优策划》

3

《过程质量监控计划》

4

《检验试验计划》

5

《实测实量工作计划》

6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计划》

7

《质量风险识别及分级管控计划》

8

《工程资料管理计划》

9

《质量管理信息化运用计划》

10

《项目施工亮点及资料归档图集》

一图

项目推进中,紧密结合现场实际,动态更新和完善“九书一图”,确保质量管理精准有效。

3.智慧建造助推质量均质化

项目建立智慧工地平台,通过移动数据信息端,实现实时进行质量工序检查、停止点验收、现场监测等过程检查和验收;利用智能云回弹仪、智能靠尺等智能工具进行实测实量,对检查、验收获得的数据实时更新、汇总、统计、分析,使工程质量管理实现信息化、数据化。

4.“双优跟进”过程控制

项目部通过开展“施工前培训+过程旁站监督”双跟进制度,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各类问题,杜绝大批量拆改返工,实现一次成优。通过样板引路、实测实量、教育培训、风险管控、专项治理等制度措施落地实施,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及工期损失、成本损失,实现过程精品。

5.专业分包“十管控”

项目部建立专业分包进场施工的“十管控”质量管理流程,即从进场-测量-复核-试验-协调-会签-培训-资料-班组-创优等十个方面加强质量管理。

二、精雕细琢,铸造精品工程

1.木工字梁模板体系达到“垂4平4”免抹灰

本工程各单体设计的跨度大、层高高,最大跨度27m,最高层高17m,对模板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墙体采用定型钢背楞,柱子采用木工字梁模板体系。以上体系主要优势在于:

①刚度大、重量轻、承载能力强,大截面柱免穿墙丝杆,大大提升了成型观感质量;

②规格尺寸标准化,安拆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周转次数高,减少了材料用量;

③拆装方便、使用灵活,易在现场组装及解体,使施工速度大大提高。

经现场实测,构件“垂4平4”占比95%以上,达到免抹灰效果。

           

拼装成型                                                  入模吊装                                       龙骨加固   

                                     

垂直加固                                             模板拆卸                                                 成型效果

2.超高隔声活动隔断


会议中心首层主会场面积为4340.8米,其内部设计两组移动隔断,展开后呈“T”字形划分整个空间,高度均为11.8米,其中p-1组总宽度为50.6米,由42块单块宽度为1.197米的超高移动隔断组成,东西分布;p-2组总宽度约为50.4m,由42块单块宽度为1.192米的超高移动隔断组成,南北分布。现场隔断采用悬吊的安装方式,安装便捷,推拉平滑,地面上无轨道,只需将轨道安装于吊顶上,保留了会展空间地面的整体性。超高活动隔断的基本面为镀锌钢板材质,单片无缝隔断可达13米高,通过拼接可达18.3米高。基本面外留有25mm装饰空间,因此隔断装饰面可选择与会展空间墙面相同的装饰板材,保证空间设计效果。其路轨由钢材经挤压成型工艺制成,单片隔断最大悬吊重量可达1364公斤。

 

3.超长跨度装饰转换层施工

会议中心前厅吊顶龙骨东西方向跨度长达202.5米,作为超常规大跨度吊顶,每一根骨架的施工精度,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吊顶效果和质量。现场采用“电脑+人工,现代+传统”的综合做法,从三维扫描到人工拉线,从电脑定位到红外校准,为减少钢龙骨施工累积误差,项目部制定了“实测实量”的测量方案,做到哪儿测到哪儿,用实际数据说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4.金刚砂耐磨地坪施工

金刚砂耐磨地坪主要由硬化骨料、特种水泥、颜料及专用助剂等组成,其中硬化骨料是关键成分之一,能提供高耐磨性和抗冲击性。并且颜料能够赋予地坪丰富的色彩选择,满足会展空间的美观需求。在施工做法上,金刚砂耐磨地坪摒弃了传统的混凝土基层与面层分开施工的做法,消除了因基层与面层结合不良而导致裂缝和空鼓的质量通病,简化了工序,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人工费用。其整体性和耐久性使得它在会展项目中备受青睐。首层主会场地面所施工的金刚砂耐磨地坪,其施工覆盖面积达4340.8平方米,在整个施工进程圆满收官后,呈现出极为理想的效果。

5.超大型、超重量的关键设备运输、精准就位及大口径管道的复杂安装

本项目涉及两个大型制冷机房,共配置12台大功率制冷机组。这些机组单体规模庞大,最大尺寸达到5938mm (长) x 3460mm (宽) x 3731mm (高),单台重量高达32637kg,且配套输送冷媒的主管道最大直径达DN 1200。如此超大型、超重量的关键设备运输、精准就位,以及大口径管道的复杂安装,构成了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重点与显著难点。

面对上述挑战,项目团队深度应用BIM技术进行全流程协同设计与施工模拟:

1)精细化的空间规划与安装定位:通过BIM三维综合管线排布,在有限空间内优化管道走向与层次,确保整体布局整齐、美观、满足检修空间要求,并精准确定每台制冷机组及附属设备的最优安装位置,据此绘制详细的基础预埋图,为设备稳固安装奠定基础。

2)关键设备运输与吊装方案模拟:针对巨型机组的运输难题,利用BIM模型精确模拟设备从进场到最终就位的完整运输路径,综合考虑通道尺寸、结构障碍、地面荷载等因素,科学规划运输路线并精确选定安全高效的吊装点位。最终输出直观的设备运输通道预留图,指导土建预留洞口及加固措施,确保运输过程安全顺畅。

3)大型管道支架受力分析与安全校核:基于BIM综合排布确定的管道空间位置与荷载分布,对支撑DN 1200等大型管道的关键支架系统进行严格的力学性能计算,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综合应力及稳定性的全面校核。

4)数据驱动的支架选型与安全保障:依据上述详尽的力学计算结果,科学严谨地选定支架型钢的规格型号及高强连接螺栓,确保支架系统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裕度。此项工作直接保障了整个制冷管道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支撑。

本项目通过系统性地应用BIM技术,不仅有效化解了大型设备运输与复杂管道安装的空间冲突难题,实现了工程的高效、美观与精准,更通过严谨的力学计算与数据驱动的选型,为大型管道及设备安装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确保了制冷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三、科技创新,引领精品工程

1.大跨度弧形空间桁架垂直-旋转提升组合技术

钢桁架安装通常在地面拼装,利用附着在结构或胎架的提升泵将钢桁架整体提升。整体提升技术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安装施工中,具有安装精度高,安全可靠,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在工艺和技术上拥有较大优越性和发展前景,但对于存在高差的大跨度弧形桁架的楼面整体提升,仍是一个技术挑战。基于钢结构桁架的整体提升技术及上述难题,研发一种大跨度弧形空间桁架垂直旋转提升装置,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论证,实现大跨度弧形存有高差桁架的整体垂直旋转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该施工技术在钢桁架下弦设置一种旋转提升装置,该装置由下锚点、钢绞线、销轴、连接板、横梁、倒链、限位梁等组成的传动机械装置,通过倒链伸出长度调整,保证钢绞线垂直,使钢桁架整体提升过程中,钢绞线垂直度满足规范≤1/1000的水平偏差要求,实现钢桁架的整体提升,降低拼装高度,地面即可操作拼装,减少高空作业,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提高了钢筋与桁架质检穿插的质量合格率;使单个屋面钢桁架施工时间由45天减少至30天且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无影响,节省工期;桁架可放平在楼板上组拼,节省了大量临时支撑,节约材料。

经鉴定此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双曲异型铝板幕墙施工技术

本项目外幕墙主要采用3mm氟碳喷涂铝单板幕墙,其中檐口及序厅铝板为双曲铝板幕墙,双曲铝板幕墙因其独特的曲面设计和优质的视觉效果被广泛应用。双曲铝板需经过精确的工艺设计和预制,以确保其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双曲铝板采用蒙皮拉伸工艺每块均需定制加工。安装和固定环节挑战较大。由于曲面结构的特殊性,施工人员需选用适合的固定方法和工具,确保铝板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通常龙骨的弯弧精度和现场安装精度不高,会导致面板与龙骨之间的匹配度难以保持一致,增加了施工难度。最后铝板板块仍然需要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调整和局部更换以达到外饰曲面顺滑流畅的效果。因此双曲铝板幕墙因加工制造、施工安装等多方面的施工难题,我们需要总结一种方便、高效、经济的方案予以解决。

经多方对比、综合考虑施工进度、施工场地、施工精度控制等具体因素,最终采取了“褶皱铝板+挑檐铝板施工技术”的大跨度双曲铝板幕墙施工方法。该施工技术关键在于工厂组装现场吊装,BIM测量技术辅助的综合施工工艺。在加工厂,根据BIM数据拆分的单榀镀锌钢管龙骨焊接成整体的小单元,每根龙骨均依据BIM数据精准下料,并组装焊接。焊接的成品龙骨单元再次进行测量校对,核心尺寸满足设计精度要求才可出厂。同样,褶皱铝板幕墙的双曲铝板小单元,也采用单片蒙皮拉伸工艺定制加工,然后工程焊接拼接成整体小单元,同样需要对成品单元进行精度复测。所有这些满足出厂标准的单元被单独包装,运输到工地现场;采用工厂模块单元现场吊装施工方案,节省工期;节省了大量临时支撑,节约材料;避免了现场大量零散焊接,提高了安装精度。

此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正向设计BIM应用

项目以正向设计为基础进行全过程BIM应用,开展全专业精细化建模,实现多专业协同深化;针对复杂节点及工序、重要方案进行施工模拟。

1)图纸审核

建立BIM三维模型通过碰撞检查、规范检查等手段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数字化审查,协同深化设计审查工作。

2)复杂节点专项设计

针对复杂节点、专业交叉节点进行专项设计,定向出图,可视化交底,保证现场施工质量。

3)可视化设计及施工模拟

钢结构工程体量大,结构形式复杂,对展厅、会议中心钢结构施工方案进行可视化设计和施工模拟,布置模型演示吊装顺序,优化工序穿插,提前消除施工隐患,保证施工方案合理性。

4)成本模拟

应用模型进行施工成本模拟,辅助商务算量和施工策划;建造模板支撑体系、钢结构桁架节点、机电管综等多专业虚拟样板20余项。

5)三维场平动态调整

通过利用BIM技术,实现施工现场三维布置及立体施工规划。综合考虑各阶段的场地变化,根据时间节点,实现总平设计及模型的动态调整。

四、完美收官,建人民满意工程

在公司两级总部及项目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体量庞大的新国展二期项目高效圆满的完成了建设任务。作为推进“两区”建设的重大项目,项目的落成进一步填补了北京市大型展会功能融合场馆的供给缺口,增强了大型国际会展活动服务保障能力,助力提升北京城市形象和品质。

目前该工程已获得北京市建筑(长城)结构精品工程、北京市建筑(长城)精品工程、中国防水协会金禹奖-金奖,通过了中国钢结构金奖现场核验;获得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中建协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建造施工技术竞赛一等奖、第五届安全科学技术奖、中施企协工程建设项目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三星);获得省部级工法、发明专利、国际领先水平创新技术成果鉴定、软件著作权、参编标准、BIM大奖等科技成果69项;获得省部级QC成果15项,国家级QC成果9项;获得北京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榜样集体、北京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北京市扬尘治理“绿牌”工地(京(顺)015号)、北京市安全质量及智慧管理标杆工地、中质协项目管理4A金级认证、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北京市总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学习交流项目、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主办单位 : 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
版权声明 : 本网站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电话 :010-8312 8916邮编 : 100067传真 :010-8312 5388,010-8312 7828E-mail :bjgczl@bjgczl.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草桥东路8号院7号楼(北京城乡集团办公楼)二层京ICP备 11038305号-1 网站建设:首企互联